周易五千 zy5000.cn  邵长文《易经》算命总站

易经六十四卦第二十卦:观卦正解-风地观(巽上坤下)

字体: 背景:切换背景 切换背景 切换背景 切换背景 切换背景 切换背景 切换背景 切换背景 默认背景

易经六十四卦第二十卦:观卦正解-风地观(巽上坤下)

20、第二十卦乾宫(四世):风地观卦(巽上坤下)

风地观卦 地位:老阴|人位:老阴|天位:老阳|错卦:雷天大壮|综卦:地泽临|交互卦:山地剥

错卦;雷天大壮。综卦;地泽临。交互卦;上艮下坤成;山地剥。

地位;老阴。人位;老阴。天位;老阳。

序卦传;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子夏易传;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敎,而天下服矣。

觀上觀下也。下順上巽,觀上之風從而化之。上巽下坤,觀下之情而設敎也。剛德上行,為天下之大。觀得其中正大順,而巽以從之也。古者,先王之治天下,為風之首者,非他也。禮之謂歟敬,其禮之本,歟宗廟,其敬之大。歟盥,其祭之首。歟取,諸潔敬者也。禮也者,物得其履,而不謬也。措之天下無所不行,本於其敬也。敬發乎情者也。盡則誠信,誠積中而容作於外,施於人而人順也。敬之盡者,莫大於孝,莫大於尊,親愛之。故貴之。貴之故尊之。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職來祭,天下無不敬其親者,此不令而民化上矣。宗廟之始者,盥也。得其始,盡其敬,誠其孝,然後能事宗廟鬼神也。其先祭也,散齋三日,以定志。致齋三日,以一慮。其將祭也,恫恫乎,恐懼如將見之。詩云:明發不寐,有懷二人,思之深也。其敬齋也,先祭而告,慟哭反矣。況至於盥乎。盥者,祭之道可觀其首敬也。薦者,養之道,故盡其敬,竭其情,則能備物矣。所以假外物而成孝子之心也,非禮之本也,故不在於薦矣,觀其誠信顒若而已。民知其敬上也,聖人申其情,行其事,而成敎於天下。雖天子必有尊也。則神道報其情也。此先王設敎之端,而天下大服也。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敎,草木從上之風而偃也。故先王察其方,所觀其俗性。不易其素履。則民自行其道也。

《序卦》曰:物大然后可观也。故受之以观。

崔觐曰:言德业大者,可以观政于人,故受之以观也。

(坤下巽上)。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郑玄曰:坤为地,为众。巽为木,为风。九五,天子之爻。互体有艮。艮为鬼门,又为宫阙。地上有木。而为鬼门宫阙者,天子宗庙之象也。

王弼曰:王道之可观者,莫盛乎宗庙。宗庙之可观者,莫盛乎盥也。至荐简略,不足复观,故“观盥而不荐”也。

马融曰:盥者,进爵灌地,以降神也。此是祭祀盛时,及神降荐牲,其礼简略,不足允也。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王道可观,在于祭祀。祭祀之盛,莫过初盥降神。故孔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此言及荐简略,则不足观也。以下观上,见其至盛之礼,万民信敬,故云“有孚颙若”。孚,信。颙,敬也。案:鬼神害盈,祸淫福善。若人君修德,至诚感神。信则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故“观盥而不观荐”,飨其诚信者也。斯即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是其义也。

《彖》曰:大观在上,

蜀才曰:此本乾卦。案:柔小浸长,刚大在上,其德可观,故曰“大观在上”也。

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

虞翻曰:谓阳息临二,直方大。临者,大也。在观上,故称“大观”。顺,坤也。中正谓五。五以天神道观示天下,咸服其化,宾于王庭。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

虞翻曰:观,反临也。以五阳观示坤民,故称“观”。盥,沃盥。荐,羞牲也。孚,信,谓五。颙颙,君德,有威容貌。若,顺也。坎为水,坤为器,艮手临坤,坎水沃之,盥之象也。故“观盥而不荐”。孔子曰:谛自既灌,吾不欲观之矣。巽为进退,容止可观,进退可度,则下观其德而顺其化。上之三,五在坎中,故“有孚颙若,下观而化”。《诗》曰:颙颙卬卬,如珪如璋。君德之义也。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虞翻曰:忒,差也。神道谓五。临,震兑为春秋,三上易位,坎冬离夏,日月象正。故“四时不忒”。

圣人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虞翻曰:圣人谓乾,退藏于密,而齐于巽,以神明其德教,故“圣人设教”,坤民顺从,而天下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九家易》曰:先王谓五。应天顺民,受命之王也。风行地上,草木必偃,枯槁朽腐,独不从风,谓应外之爻。天地气绝,阴阳所去,象不化之民,五刑所加,故以省察四方,观视民俗,而设其教也。言先王德化,光被四表,有不宾之民,不从法令,以五刑加之,以齐德教也。

观巽上坤下

程传:《观·序卦》:“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观》所以次《临》也。凡观视于物则为观。为观于下则为观。如楼观谓之观者,为观于下也。人君上观天道,下观民俗,则为观。修德行政,为民瞻仰,则为观。风行地上,遍触万类,周观之象也。二阳在上,四阴在下,阳刚居尊,为群下所观仰,观之义也。在诸爻则唯取观见,随时为义也。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朱熹:“观”者,有以示人,而为人所仰也。九五居上,四阴仰之,又内顺外巽,而九五以中正示天下,所以为观。“盥”,将祭而洁手也。“荐”,奉酒食以祭也。“颙然”,尊严之貌。言致其洁清而不轻自用,则其孚信在中,而颙然可仰。戒占者宜如是也。或曰:“有孚颙若”,谓在下之人,信而仰之也。此卦四阴长而二阳消,正为八月之卦,而名卦系辞,更取它义,亦扶阳抑阴之意。

程传:子闻之胡翼之先生曰:君子居上,为天下之表仪,必极其庄敬,则下观仰而化也。故为天下之观,当如宗庙之祭,始盥之时,不可如既荐之后,则下民尽其至诚,颙然瞻仰之矣。“盥”,谓祭祀之始,盥手酌郁鬯于地,求神之时也。“荐”,为献腥献熟之时也。盥者事之始,人心方尽其精诚,严肃之至也。至既荐之后,礼数繁缛,则人心散,而精一不若始盥之时矣。居上者,正其表仪以为下民之观,当庄严如始盥之初,勿使诚意少散,如既荐之后,则天下之人莫不尽其孚诚,颙然瞻仰之矣。颙,仰望也。

《朱子语类》云:自上示下曰观,自下观上曰观,故卦名之观去声,而六爻之观皆平声。

或问:伊川以为灌鬯之初,诚意犹存,至荐羞之后,精意懈怠。《本义》以为致其洁清而不轻自用,其义不同。曰:盥只是浣手,不是灌鬯。伊川承先儒之误。若云荐羞之后,诚意懈怠,则先王祭祀,只是灌鬯之初,犹有诚意,及存羞之后,皆不成礼矣。问:若尔,则是圣人在上,视听言动,皆当为天下法,而不敢轻,亦犹祭祀之时,致其洁清而不敢轻用否?曰:然。

又云:祭祀无不荐者,此是假设来说,荐是用事了,盥是未用事之初。云不荐者,言常持得这诚敬,如盥之意常在。若荐则是用出,用出则才毕便过了,无复有初意矣。

问:“有孚颙若”。承上文“盥而不荐”,盖致其洁清而不轻自用,则孚信在中而颙然可仰;一说下之人信而仰之,二说孰长?曰:从后说,则合得彖辞下观而化之义。问:前说似好。曰:当以彖辞为定。

冯椅曰:卦叠艮之画,有门阙重复之象,故取象于《观》。

龚焕曰:《易》之名卦,以阳为主。在阳长之卦,固主于阳而言。在阴长之卦,亦主于阳而言。主于阳而言者,所以扶阳也。此四阴之卦,不曰小壮而曰《观》也,四阳之卦,有曰《大过》;四阴之卦,有曰《小过》者何?阴可以言过,而不可以言壮也。然《大过》之四阳,过而居中;《小过》之四阴,过而居外,亦崇阳抑阴之意。

梁寅曰:“盥而不荐”,设辞以见其洁清之至,而不轻自用耳。犹《中庸》曰:不动而敬,不言而信。圣人未尝不言不动也,而其敬其信,则尤在于未言动之时。故圣人之御天下也,其政教之施,民固无不化矣。而其政教未施之时,所以化民者,尤有不言之妙焉,盖其笃恭之极,如临大祭,而孚诚之念存于中,颙然之容见于外,故下民之望之也,其信从化服,自有不知其然矣。

蔡清曰:平庵项云:此但以“盥而不荐”,象恭己无为耳。愚谓恭己二字则说得,无为二字难通。无为者,圣人德盛而民自化,不待有所为,非不轻自用意也,无为岂可用心乎?虽尧舜亦不能自期于无为。至于神道设教而天下服,则是观之极致,圣人之能事,是则所谓无为者。

林希元曰:盥将以荐,岂有不荐之理?曰,“盥而不荐”,特以明敬常在之意耳。盥而不荐,就祭祀上说,则“有孚颙若”,亦是就祭祀上说,为观之意,则在言表。

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

朱熹:以卦体卦德释卦名义。

程传:五居尊位,以刚阳中正之德,为下所观,其德甚大,故曰“大观在上”。下坤而上巽,是能顺而巽也,五居中正,以巽顺中正之德,为观于天下也。

赵彦肃曰:“大观在上”,统谓二阳,“中正以观天下”,独举九五。

杨启新曰:顺以宅心,尧舜之温恭克让,文王之徽柔懿恭是也。巽以制事,通人情,酌物理,随物付物,因时制宜者也,“巽,德之制也”,非巽何以使万事各得其宜。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

朱熹:释卦辞。

程传:为《观》之道,严敬如始盥之时,则下民至诚瞻仰而从化也。“不荐”,谓不使诚意少散也。

虞翻曰:“孚”,信。“盥”,有威容貌。容止可观,进退可度,则下观其德而顺其化。《诗》曰:“颙颙卬卬,如圭如璋。”君德之义也。

朱震曰:祭之初,迎尸入庙,天子涚乎而后酌酒,涚谓之盥。酌酒献尸,尸得之灌地而祭,谓之祼。祼之后,三献而荐腥,五献而荐熟,谓之荐。“盥”者,未祼之时精神专一,诚意未散,不言之信,发而为敬顺之貌。“颙”,颙如也,故下观而化,莫不有敬顺之心也。

王申子曰:观示天下之道,其诚意精一。常如始盥之时,则观感之下,莫不从化,盖有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之妙。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朱熹:极言《观》之道也。“四时不忒”,天之所以为观也。神道设教,圣人之所以为观也。

程传:天道至神,故曰“神道”。观天之运行,四时无有差忒,则见其神妙。圣人见天道之神,体神道以设教,故天下莫不服也。夫天道至神,故运行四时,化育万物,无有差忒。至神之道,莫可名言。唯圣人默契,体其妙用,设为政教,故天下之人,涵泳其德而不知其功,鼓舞其化而莫测其用,自然仰观而戴服,故曰“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虞翻曰:圣人“退藏于密”“以神明其德”,故“设教而天下服矣”。

王弼曰:统说《观》之为道,不以刑制使物,而以观感化物。神则无形者也,不见天之使四时,而“四时不忒”。不见圣人使百姓,而百姓自服也。

杨时曰:古人听以交神而接人,其道一主于诚,故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幽明本无二理,故所以感之者一。圣人”以神道设教”,所谓“神道”,诚意而已。诚意:天德也。

《朱子语类》云;圣人以“神道设教”,即是“盥而不荐”之义。

又云;天之神道,只是自然运行底道理,四时自然不忒,圣人神道,亦是有教人自然观感处。

吴澄曰:常人以言设教,则有声音。以身设教,则有形迹。圣人妙天道于不测其应捷如影响,盖所存者神,故所过者化也。

杨启新曰:圣人设教,诚于此,动于彼。不显之德。笃恭之妙,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者同一机,而其动物之妙,不变之感,有非人所能测者,故曰“神道设教”。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朱熹:“省方”以“观民”,“设教”以为“观”。

程传:“风行地上”,周及庶物,为游历周览之象。故先王体之,为省方之礼,以观民俗而设政教也,天子巡省四方,观视民俗,设为政教,如奢则约之以俭,俭则示之以礼是也。“省方”,观民也,“设教”,为民观也。

《九家易》曰:“风行地上,草木必偃,故以省察四方,观视民俗,而设其教也。

刘牧曰:“风行地上”,无所不至,散采万国之声诗,省察其俗,有不同者,教之使同。

20.观卦——论观察事物

坤下巽上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译文]观卦象征观察:把手洗干净,还没有供献祭品。已经可以看出充满诚敬的样子。(盥:音guan,祭祀前洗手。荐:供献祭品。孚:诚信。颙:音y6ng,肃敬。若:语气词)

[提示]提出观察事物的基本原则。

观卦专谈观察事物的原则和方法。观卦在临卦之后,构成一组,卦形也恰好是临卦的颠倒。《序卦传》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居高临下的东西一定很大.成为众人观望的对象,所以临卦后面是观卦。

祭祀的基本精神是心中诚敬,而不在于祭品是否丰盛。所以孔子说:“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就是说,祭神的时候,好像神灵就在你面前。卦辞说,看见祭者洗手时虔诚肃穆的样子,即使还没有摆出祭品,已经可以判断祭祀是庄重诚敬的。因为已经看到了祭祀的本质——心诚,至于祭品,那只是现象,是无关紧要的。就是说,观察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只看表象。后者只是肤浅的观察,前者才是深刻的观察。这就是卦辞通过祭祀的比喻,所揭示的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基本原则,这也正是观卦中所蕴含的“观”之道的基本精神。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

(译文]《彖传》说:站在高处,眼界阔大,纵观一切。要温顺而谦逊,以持中守正的观念去观察万事万物。(巽:逊)。

[提示]以卦象解释卦名。

《彖传》指出,观察事物立足点要高,眼界要阔大,才能纵览一切,这才称得上是“大观”。要有毛泽东所说的“极目楚天舒”的气魄和“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襟,而不是目光如豆,坐井观天。登高望远胸自宽,此种境界确实是令人神往的。但这还不够,要想看得真、看得全、看得深入透彻,还必须有虚心求教的精神,因为个人所见毕竟是有限的;又要看持中守正的观念,因为个人的偏见和私心往往妨碍观察的由表及里和去伪存真。既有阔大的眼界,又有科学的态度,这才是真正的“观”,才是“观天下”的“大观”,才算穷尽了“观”之道。

《彖传》为“观”的阐释和发挥,是从卦象中推演出来的。观卦的两个阳刚之爻雄踞于上,这是“大观在上”之象。观卦下体为坤、为顺,上体为巽、为逊,这是“顺而巽”的象征。九五爻居于上体之中,又以阳爻居阳位(第五位)得正,既中且正。“中正以观天下”便是指九五而言。

观,盥而不荐,有孚颞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译文]观看祭祀,祭者把手洗净,还没有供献祭品,已经表现出充满诚敬的样子,在下面观礼的人就会受到感化。观看天然的神奇规律,四时交替毫无差错;圣人借用这种神奇规律来施行教化,就能使天下人顺服(忒:音te,差错。)

[提示]解释发挥卦辞。

《彖传》又进一步指出,祭祀时的诚敬,是为了使观礼者受到感化。就是说,诚敬的祭祀本身,实质上是一种教化的形式。这就更深一层地透过诚敬祭祀的形式,观察其实行教化的根本实质。下文更明确地说,对神灵的祭祀,正如同观察神奇的自然规律,借以施行教化而使百姓信服一样,其实质可以说是“神道设教”的一种手段。

《彖传》对祭祀的实质所作的观察和提示,可以说是极为深刻和精辟的。在两三千年前,已经能这样明快地道出“神道设教”的奥秘,极为难得。这正是观察和分析的一个范例,是对卦辞所提出的观察事物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运用和发挥,是“观”之道的生动体现。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译文]《象传》说:风流行于地上,象征观察。先代君王因此巡视四方,观察民情,实行教化。(省:察看。)

[提示]实行教化之前要广泛地观察民情。

观卦上为巽、为风,下为坤、为地,是风行地上、无所不至之象,象征广泛、全面地观察。先王受此启发,于是像风行地上一样巡视天下,考察民情,以便于普遍地实施教化。《象传》往往在伦理道德和政治教化上作引申。


722573131445 2024-12-11 21:28

来源:邵长文易经爻辞解析  作者:自助算命详解  Tag:易经六十四卦第二十卦:观卦正解-风地观(巽上坤下)
评论列表
编号搜索: 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