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六十四卦第四十九卦:革卦正解-泽火革(兑上离下)

49、第四十九卦坎宫(四世):泽火革卦(兑上离下)

泽火革卦 地位:少阴|人位:老阳|天位:少阳|错卦:山水蒙|综卦:火风鼎|交互卦:天风姤

错卦;山水蒙。综卦;火风鼎。交互卦;上乾下巽成;天风姤。

地位;少阴。人位;老阳。天位;少阴。

序卦传;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序卦》曰:井道不可不革也,故受之以革。

韩康伯曰:井久则浊秽,宜革易其故也。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也。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革兑上离下

程传:《革·序卦》:“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井之为物,存之则秽败,易之则清洁,不可不革者也,故《井》之后受之以《革》也。为卦兑上离下,泽中有火也,革,变革也,水火相息之物,水灭火,火涸水,相变革者也,火之性上,水之性下,若相违行,则睽而已,乃火在下,水在上,相就而相克,相灭息者也,所以为革也。又二女同居,而其归各异,其志不同,为不相得也,故为革也。

革,巳曰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朱熹:“革”,变革也。兑泽在上,离火在下,火燃则水乾,永决则火灭。中少二女,合为一卦,而少上中下,志不相得,故其卦为《革》也。变革之初,人未之信,故必“巳日”而后信。又以其内有文明之德,而外有和说之气,故其占为有所更革,皆大亨而得其正。所革皆当,而所革之“悔亡”也,一有不正,则所革不信不通,而反有悔矣。

程传:“革”者,变其故也。变其故,则人未能遽信,故必“巳日“然后人心信从。“元亨利贞悔亡”,弊坏而后革之,革之所以致其通也,故革之而可以大亨。革之而利于正道,则可久,而得去故之义,无变动之悔,乃‘悔亡”也。革而无甚益,犹可悔也,况反害乎,古人所以重改作也。

李简曰:“巳日”者,已可革之时也。先时而革,则人疑而罔孚,故“巳日乃孚”。“元亨利贞”者,谓穷则变,固有大通之道,而利于不失正也,正则其“悔亡”矣。

何楷曰:“巳日”,即六二所谓“巳日”也。“乃孚”,即九三九四九五所谓“有孚”也。“悔亡”,即九四所谓“悔亡”也。所以云“巳日”者。变革天下之事,不当轻遽,乃能孚信于人。“乃”,难辞也。下三爻,方欲革故而为新,故有谨重不轻革之意。上三爻,则故者已革而为新矣。九四当上下卦之交,正改命之时,故“悔亡”独于九四见之。即《彖传》所云“革而当,其悔乃亡”也。

李光地:“巳日乃孚”,李氏何氏之说为长。盖卦辞爻辞,不应互异也。

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朱熹:以卦象释卦名义,大略与《睽》相似。然以相违而为《睽》,相息而为《革》也。“息”,灭息也,又为生息之义,灭息而后生息也。

程传:泽火相灭息,又二女志不相得,故为《革》。“息”为止息,又为生息,物止而后有生,故为生义。《革》之“相息”,谓止息也。

朱震曰:兑泽离火,而《彖》曰“水火”,何也?曰:坎兑一也。泽者水所钟,无水则无泽矣,坎上为云,下为雨。上为云者,泽之气也。下为雨,则泽万物也。故《屯》、《需》之坎为云,《小畜》之兑亦为云。坎为川,《大畜》之兑亦为川。坎为水《革》兑亦为水。坎阳兑阴,阴阳二端,其理则一,知此始可言象矣。

《朱子语类》云:《革》之《象》不曰泽在火上,而曰“泽中有火”,盖水在火上则水灭了火,不见得火炎则水涸之义。泽中有火,则二物并在,有相息之象。

李舜臣曰:不同行,不过有相离之意,故止于《睽》。不相得,则不免有相克之事,故至于《革》。

胡炳文曰:《既济》水在火上,不曰相息者何也?坎之水,动水也,火不能息之。泽之水,止水也,止水在上而火炎上,故息。

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

朱熹:以卦德释卦辞。

程传:事之变革,人心岂能便信,必终日而后孚。在上者于改为之际,当详告申令。至于“巳日”,使人信之,人心不信,虽强之行,不能成也。先王政令,人心始以为疑者有矣。然其久也必信,终不孚而成善治者,未之有也。“文明以说”,以卦才言《革》之道也。离为文明,兑为说,文明则理无不尽,事无不察。说则人心和顺,革而能照察事理。和顺人心,可致大亨而得贞正。如是变革得其至当,故“悔”“亡”也。天下之事,《革》之不得其道,则反致弊害,故《革》有悔之道。唯《革》之至当,则新旧之“悔”皆“亡”也。

胡炳文曰:《彖》,未有言“悔亡”者,唯《革》言之,《革》易有悔也。必《革》而当,其“悔”乃“亡”。“当”字即是“贞”字,一有不贞,则有不信,有不通,皆不当者也。

李光地:“文明以说,大亨以正”,两“以”字,上句重在文明,盖至明则事理周尽,故以此而顺人心,有所更改,则无不宜也。下句重在正,盖其大亨也,以正行之,则无不顺也。凡《彖传》用“以”字者,文体正倒,皆可互用。如“顺以动”,及“动而以顺行”,其义一也。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朱熹:极言而赞其大。

程传:推《革》之道,极乎天地变易,时运终始也。天地阴阳推迁变易而成四时,万物于是生长成终,各得其宜,《革》而后四时成也。时运既终,必有革而新之者。王者之兴,受命于天,故易世谓之“革命”。汤武之王,上顺天命,下应人心,“顺乎天而应乎人”也。天道变改,世故迁易,《革》之至大也。故赞之曰“革之时大矣哉!

《朱子语类》云:《革》是更革之谓,到这里须尽翻转更变一番,所谓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小补之者,谓扶衰救弊,逐些补缉,如锢露家事相似。若是更革,则须彻底从新铸造一番,非止补其罅漏而已。

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朱熹:四时之变,革之大者。

程传:水火相息为革。“革”,变也。君子观变革之象,推日月星辰之迁易,以治历数,明四时之序也。夫变易之道,事之至大,理之至明,迹之至著,莫如四时。观四时而顺变革,则“与天地合其序”矣。

虞翻曰:历象,谓日月星辰也。“天地革而四时成”,故“君子以治历明时”也。

《朱子语类》云:“治历明时”,非谓历当改革,盖四时变革中,便有个治历明时的道理。

子夏易传;火不遂其上,澤不得而下,故相息息也者,勞而止之而得其自生也。二女同居,志乖而不可處,故革而制之,後乃成也。已日而信之,文明而説之剛,則大中元亨以正也。革而當其悔,乃亡物,不久革之而後成。天地革而成四時也。湯武革命,得其時而天下正也。革非習近之所得也,其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

澤中有火,革而後存。君子修其歴數,明其四時之革,而授以民時也。

(离下兑上)。革:

郑玄曰:革,改也。水火相息而更用事,犹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故谓之革也。

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虞翻曰:遁上之初,与蒙旁通。悔亡,谓四也。四失正,动得位,故“悔亡”。离为日,孚谓坎。四动体离,五在坎中,故“已日乃孚”。以成既济,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故“元亨利贞,悔亡”矣。与《乾·彖》同义也。

《彖》曰:革,水火相息,

虞翻曰:息,长也。离为火,兑为水。《系》曰:润之以风雨。风,巽。雨。兑也。四革之正,坎见,故独于此称水也。

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虞翻曰:二女,离兑。体同人象。蒙艮为居,故“二女同居”。四变体两坎象,二女有志。离火志上,兑水志下。故“其志不相得”。坎为志也。

已曰乃孚,革而信之。

干宝曰:天命已至之日也。乃孚,大信著也。武王陈兵孟津之上,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国,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未可也。还归。二年,纣杀比干,囚箕子,尔乃伐之。所谓“已日乃孚,革而信”也。

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

虞翻曰:文明谓离。说,兑也。大亨谓乾。四动成既济定,故“大亨以正,革而当位,故悔乃亡”也。

天地革而四时成。

虞翻曰:谓五位成。乾为天。蒙坤为地,震春。兑秋。四之正,坎冬离夏,则四时具坤,革而成乾,故“天地革而四时成”也。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虞翻曰:汤武谓乾,乾为圣人。天谓五,人谓三。四动,顺五应三,故“顺天应人”。巽为命也。

革之时大矣哉。

干宝曰:革天地,成四时;诛二叔,除民害;天下定,武功成,故“大矣哉”也。

《象》曰:泽中有火,革。

崔觐曰:火就燥,泽资湿,二物不相得,终宜易之,故曰“泽中有火,革”也。

君子以治历明时。

虞翻曰:君子,遁乾也。历象谓日月星辰也。离为明,坎为月。离为日,蒙艮为星。四动成坎离,日月得正,天地革而四时成。故“君子以治历明时”也。

1·10人性本善,有不可革者,何也?曰: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之不移。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弃也。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者。虽昏愚之至,皆可以渐磨而进。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谓下愚也。然天下自暴自弃者,非必皆昏愚也,往往强戾而才力有过人者,商辛是也。圣人以其自绝于善,谓之下愚。然考其归,则诚愚也。既曰下愚,其能革面,何也?曰:心虽绝于善道,其畏威而寡罪,则与人同也。惟其有与人同,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程氏易传·革传》

49.革卦——论变革之道

离下兑上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译文]革卦象征变革:在“己日”这一交相转变之日推行变革,可以得到人们的理解与信服,前景极为亨通,利于守持正道,悔恨终将消失。

[提示]抓住时机,促成变革。

革卦象征变革,旨在揭示变革之道。

卦辞中的“己日乃孚”最难理解。

中国古代多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天干来配合纪日,“己日”正处于前五日与后五日的交相转换之时,含有“转变”的象征意义。“孚”诚信之意,“己日乃孚”的意思就是说在“己日”这样的必变之时推行变革,自然能取得人们的理解和信服。为什么不能早一点,在丁日或戊日就实行变革呢?原因在于变革旧的事物绝不是什么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才能逐渐被人们理解、接受。如果冒然变革,效果会适得其反。

只要善于抓住时机,而又能取得人们信任,改革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是的。卦辞说“己日乃孚,元亨”正是此意。

不过社会的顽固成见也是极为可怕的。有些人总认为存在的也就是合理的,因而真正的变革极为艰难。

是啊。所以卦辞接着说:“利贞,悔亡。”这就要求变革者必须遵循正道去做,如果任意妄为,等待自己的只能是失败;反之,如果能够坚守正道推行变革,虽然花费的时间很长,困难也很多,但最终会获得成功,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悔恨了。

从卦辞上可以看出,变革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坚持两点:一要适当其时,抓住时机;二要取信于人,坚守正道。

很有道理,我们接着看《彖传》。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译文]《彖传》说:变革,水火相息相灭而不能相容,如同两个女子同居一室,但是她们志趣不合,终将有变,这就叫变革。(息:同熄,熄灭。)

[提示]解释卦名。

革卦离下兑上,离为火,兑为泽,水火不容就成变革之势。不过,睽卦也是水火共处,怎么又名之为睽呢?

问题提得好。革卦是水在上而火在下,水之性向下,火之性向上,泽在上而向下流,火在下而朝上腾,谁也不让谁,两者相就相剋相变革。如果是向上的火在上,而向下的水在下,那自然是相互背离,不是革,而是睽了。

“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是说革卦下体为离,其喻象为中女,上体为兑,其喻象为少女,合在一起,就好像是两个女人同居一室,因其志趣不投而相剋相息。不知我的理解对否?

很准确,这也是卦名称为革的又一根据。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

[译文]在“己日”这一交相转变之日推行变革并能取信于民,这样在变革过程中就会得到天下的理解与信任。有文明的美德就会事理周尽而顺应人心,能持守正道就会使前途变得大为享通,如此变革稳妥而得当,一切悔恨自然就会消失。(说:通“悦”,使人心愉悦,也就是顺应人心。)

[提示]解释卦辞。

自古以来推行变革都要克服相当大的阻力,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大不小的社会动荡,怎样变革才能稳妥得当呢?

这就是这一段话所要告诉我们的。我国自古就有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之说,要干成一件事,既要有“天时地利”这一客观外在的条件,又要有“人和”这一主观内在条件。所以推行变革之始必须准确抓住亟需变革的“己日”这样的好机会,该变则变,这种顺应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变革肯定可以取信于民,得到天下人的理解,为天下人所接受。这就是《彖传》所说的“己日乃孚,革而信之。”

这也就是天时、地利的客观外在条件吧!那么“文明以说,大亨以正”说的就是变革中的人和这一内在条件吧?

是的。这几句话是用来解释卦辞“元亨,利贞”的。革卦离下兑上,离为火、为文明,兑为悦,“文明以说(悦)”强调“文明”,是说在变革过程中有文明的美德,则会顺应民心而使民心悦愉;“大亨以正”则重在“正”,只要守持正道,做任何事情都无不亨通。不过,退一步说,只要变革稳妥得当,纵使在一定的时期不为人们所理解,甚至受到人们的怨恨,但是随着变革的成效日益明显,各种悔恨也必然消失。所以《彖传》又说:“革而当,其悔乃亡。”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译文]天地变革,导致四季的形成,商汤、武王发起的对夏桀、商纣的革命,就是顺从天的规律而又符合人民的愿望的,变革时间的选择,其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提示]变革要合乎时宜。

这几句话是《彖传》的作者孔子对革的意义的体会和发挥。天与地相变革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时节令的交替变化;人世间的变革,也是适应客观规律而进行的,并非任凭人的主观意志随便进行。

孔子在这里引用了当时最为典型的历史事例。夏桀与商纣是古代著名的暴君,凶狂无度,残忍暴戾,引起天怒人怨,于是商汤与武王顺应天意与民心,放桀于鸣条,诛纣于牧野,一举革掉了他们的王命,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以任何一次变革都要顺应天意与民心,不到变革的时候不能进行变革,到了变革之时一定要进行变革,这样才能成功。

这里的“顺乎天”的“天”,是不是指“上帝”或“鬼神”之类的东西?

这里的“天”,其意义是相当宽泛的,所谓顺乎天意就是说顺应了客观规律的要求,是合乎时宜的,不是指顺应了什么上帝鬼神之类的意旨。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译文]《象传》说:水泽之中有烈火,象征变革,因此君子以修治历法来明晰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与变更。

(提示]君子据卦象悟知变革之理。

“泽中有火”是解释卦象的。但是“革”的变革之义与“治历明时”有什么关系?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最为显著而又最易理解的变革就是一年四季的变化。君子处变之时,要深谙变革的原理,所以《象传》认为君子观察到四时的变更,应当从中悟出治历明时的道理;要修治历法。

这就是说我们在实践中,不但要掌握事物变革的客观规律,而且要利用客观规律,指导自己的实践。


363573102917 2024-09-20 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