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六十四卦第六十卦:节卦正解-水泽节(坎上兑下)

60、第六十卦坎宫(一世):水泽节卦(坎上兑下)

水泽节卦 地位:老阳|人位:老阴|天位:少阳|错卦:火山旅|综卦:风水涣|交互卦:山雷颐

错卦;火山旅。综卦;风水涣。交互卦;上艮下震成;山风蛊。

地位;老阳。人位;老阴。天位;少阴。

序卦传;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

节:亨。苦节不可贞。

崔觐曰:离散之道,不可终行,当以节止之。故言物不可以终离,受之以节。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节坎上兑下

程传:《节·序卦》:“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物既离散,则当节止之,《节》所以次《涣》也,为卦泽上有水,泽之容有限,泽上置水,满则不容,为有节之象,故为《节》。

节,亨,苦节不可贞。

朱熹:“节”,有限而止也,为卦下兑上坎,泽上有水,其容有限,故为节,节固自有亨道矣。又其体阴阳各半,而二五皆阳,故其占得“亨”。然至于太甚则苦矣,故又戒以不可守以为贞也。

程传:事既有节,则能致亨通,故节有“亨”义。节贵适中,过则苦矣,节至于苦岂能常也,不可固守以为常,“不可贞”也。

孔颖达曰:“节”者,制度之名,节止之义,制事有节,其道乃亨,故曰“节亨”。节须得中,为节过苦,伤于刻薄,物所不堪不可复正,故曰“苦节不可贞”也。

薛温其曰:节以礼其道乃“亨”,过苦伤陋,不可以为正也。

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

朱熹:以卦体释卦辞。

程传:《节》之道自有亨义,事有节则能亨也。又卦之才刚柔分处,“刚得中”而不过,亦所以为节,所以能“亨”也。

赵玉泉曰:统观全体,而刚柔适均,则刚以济柔,柔以济刚,一张一弛唯其称也。析观二体,而二五得中,则不失之过,不失之不及。一损一益,唯其宜也。由是以“制数度”而隆杀皆中,以“议德行”而进反皆中,此《节》之所以“亨”也。

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

朱熹:又以理言。

程传:《节》至于极而苦,则不可坚固常守,其道已穷极也。

孔颖达曰:若以”苦节”为正,则其道困穷。

吴应回曰:中节则和,否则不和。稼穑作甘,以得中央之土也。火炎上则苦,亦以焦枯之极也。“刚得中”而能节,乃为九五之甘。柔失中而过节,则为上六之苦。故物得中则甘,失中则苦。

俞炎曰:凡物过节则苦,味之过正,形之过劳,心之过思,皆谓之苦。节而苦则非通行之道,故曰“其道穷也”。

黄淳耀曰:合于中,即“甘”即“亨”。失其中,即“苦”即“穷”。苦与甘反穷与亨反。

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

朱熹:又以卦德卦体言之,“当位”“中正”,指五。又坎为通。

程传:以卦才言也,内兑外坎,“说以行险”也。人于所说则不知已,遇艰险则思止,方说而止,为《节》之义。“当位以节”,五居尊,当位也。在泽上,有节也。当位而以节,主节者也。处得中正,节而能通也。中正则通,过则苦矣。

孔颖达曰:更就二体及四五当位,重释行节得亨之义,以明“苦节”之穷也。

林希元曰:九五阳刚居尊,当位以主节于上。而所节者得其中正,是可以通行于天下。

李光地:“说以行险”,先儒说义未明。盖《节》有阻塞难行之象,所谓险也。而其所以“亨”者,则以其有安适之善,而无拘迫之苦,所谓说也。当位以位言,中正以德言。当位则有节天下之权,中正则能通天下之志。此三句,当依孔氏为总申彖辞之义。说则不苦,而通则不穷矣。盖上文既以全卦之善言之,此又专主九五及卦德以申之,正与《渐》卦同例。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朱熹:极言《节》道。

程传:推言《节》之道,天地有节,故能成四时,无节则失序也。圣人立制度以为节,故能不伤财害民。人欲之无穷也,苟非节以制度,则侈肆至于伤财害民矣。

孔颖达曰:天地以气序为节,使寒暑往来各以其序,则四时功成也。王者以制度为节,使用之有道,役之有时,则“不伤财不害民”也。

吴曰慎曰:《革》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此曰“天地节而四时成”。限止之谓《节》改易之谓《革》。《节》浅而《革》深,《节》先而《革》后。四时举其大者言之,天地之化,刻刻相节,时时相革。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程传:泽之容水有限,过则盈溢,是有节,故为《节》也。君子观《节》之象,以制立“数度”,凡物之大小轻重高下文质,皆有“数度”,所以为节也。“数”,多寡;“度”,法制。“议德行”者,存诸中为德,发于外为行,人之德行,当“议”则中节。“议”,谓商度求中节也。

侯行果曰:泽上有水,以提防为节。

张浚曰:“数度”之制因乎人,“德行”之议自于己,记曰:君子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盖己之所不能行,与其所不可行,而强于人,谁其从之!一言尽节之道,中而已。中必自身始也。

朱震曰:泽之容水,固有限量,虚则纳之,满则泄之,水以泽为节也。

郭雍曰:泽无水则为不足。泽上有水则为有余,不足则为《困》,有余则当《节》,理之常也。在人之节,则“制数度”所以节于外,“议德行”所以节于内也。为国为家至于一身,其内外制节皆一也。

附录:孔颖达曰:“数度”,谓尊卑礼命之多少。“德行”,谓人才堪任之优劣,君子象《节》以制其礼教等差,皆使有度,议人之德行任用,皆使得宜。

李光地:“议德行”,诸儒皆谓一身之德行,独孔氏谓在人之德行,于“议”字尤切,且得爱爵禄,慎名器之意。

子夏易传;剛分而濟柔,柔分而濟剛,剛得中以為主,相資不匱而得其度者,節之通也。過則苦,苦斯窮,不可正也。險者人之難履也,節者人之難從也。說其險能安其節者也,是大人當位而能節,而當其所而得其通也。故天地節,寒暑而成歳。聖人等貴賤而設制度,則財不枉而民不竭矣。節之為道廣矣夫。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徳行。

澤上有水,止而不洩,下保其潤,上得其安,節之象也。君子制度數以位,議徳行以守則,無遺之患也。

(兑下坎上)。节:亨,

虞翻曰:泰三之五,天地交也。五当位以节,中正以通,故“节亨”也。

苦节不可贞。

虞翻曰:谓上也,应在三。三变成离,火炎上作,苦位在火上,故“苦节”。虽得位乘阳,故“不可贞”也。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

卢氏曰:此本泰卦。分乾九三升坤五,分坤六五下处乾三,是“刚柔分而刚得中”也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

虞翻曰:位极于上,乘阳,故“穷”也。

说以行险,

虞翻曰:兑说,坎险,震为行,故“说以行险”也。

当位以节,中正以通,

虞翻曰:中正谓五。坎为通也。

天地节而四时成。

虞翻曰:泰乾天,坤地;震春,兑秋。坎冬。三动,离为夏。故“天地节而四时成”也。

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虞翻曰:艮手称制。坤数十,数度。坤又为害,为民,为财。二动体剥,剥为伤。三出复位,成既济定,坤剥不见。故“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

侯果曰:泽上有水,以隄防为节。

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虞翻曰:君子,泰乾也。艮止为制,坤为度,震为议,为行,乾为德,故“以制数度,议德行。”乾三之五,为“制数度”。坤五之乾,为“议德行”也。

60.节卦——论节制之道

兑下坎上

节:亨。苦节不可,贞。

[译文]节卦象征节制:节制可致亨通。但是不能过分节制,而应该守持正固。

[提示]节制有道。

节卦卦辞字面上很简约,语义的理解也不是太难。一个“亨”字点明卦旨,说明凡事只要能够适当节制,就会万事亨通。

“苦节不可,贞”这一句怎样理解更好一些呢?

这句话是从正反两面来说明节制之道的。先言“苦节”即过分节制是有伤事理的,因此告诫说“不可”,这是从反面论述,接着又说“贞”,节制应该守持正固,是从正面说明,这样就可通节制之道。请接着看《彖传》。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译文]《彖传》说:节制可致亨通,这是因为阳刚与阴柔上下明白相分而阳刚又得中的缘故。但是不能过分节制而应该守持正固,如果不这样的话,必然会导致节制之道走人困穷。物情欣悦就会勇于赴险,处位妥当就能自觉进行节制,居中守正而行事必将畅通无阻。天地自然正是因为有所节制,一年四季才得以形成;圣贤明主以典章制度为节制,就不会浪费资财和残害百姓。(说:音yue,同“悦”,欣悦。)

[提示]阐释卦义。

你能说说“刚柔分而刚得中”是怎么回事吗?

好的。这是以上下卦象与二、五爻象来解释卦辞“节,亨”之义的。节卦为兑下坎上,下兑为阴卦,上坎为阳卦,阳上阴下,乃是常理,而刚柔相分,男女相别,正是节之大者。节卦二、五爻都是刚爻居中,而刚中是最为周易所推崇的。节卦如此,自然可以获得亨通。

讲得极好。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王弼在《周易注》中这样说道:“阳上而阴下,刚柔分也;刚柔分而不乱,刚得中而为制主,节之义也。”请接着说。

节贵乎中,能够处中,就会亨通。亨与穷是相对应的.节如果不能处中,节过了头,变成苦节,失去了节制应该保持的正确适中的度,这样就必然会失去节制之道,使节制之道向相反的方向转变,从而走入困穷之境。所以《彖传》才说“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下面一句“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与卦辞“节,亨”是一个意思。

是的,但这一句是就卦体而言的,说即悦,指上兑,险指上坎,故有“说以行险”之象。

“当位”、“中正”是就哪一爻而言的?

这里都指“九五”一爻。既然要节,就免不了会有阻碍难通之事,九五处尊位,居中守正,内心欣悦,通不畏险,说明节得安稳自如,顺利通畅,可见要想能够“节,亨”,节制必须不违“悦”,适当而不可过“中”。《彖传》这里进一步从九五这一爻的特点上阐释节亨之义。

那么下面的:“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这一段话是孔子对卦辞的体会与发挥吧?

不错,请你说说看。

有所节制是天地自然与人类社会共有的普遍规律,刚柔相节,生成春夏秋冬四时,冬不能无限长,以春节制,夏也不能无限长,以秋来节制,使之适可而止。这种节制之道对圣贤君主来说是很有启发的,制定适当的制度,从而保证资财的使用更为合理,否则失去了制度典章为节,就会伤财,伤财必会加重人民负担,也就会害民。

正因如此,孔子才有“节用而爱人”的思想,这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是占有一定地位的。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译文]《象传》说:沼泽上有水,象征节制。君子因此制定礼数法度为准则,详细考察道德行为从而任用得宜。

[提示]以卦象说明应制定礼数法度的准则来节制人们的行为。

“泽上有水”何以就能象征“节制”呢?

节卦兑下坎上,下兑为泽,上坎为水。泽是储水之所,其容水量有限,超过限度就会溢出,有限度即为有节,所以用来象征节制,成为卦名“节”之由来。

正是在此基础上才推阐出君子应当效法这样的卦象,制定一定的礼数和法度,作为节制的准则,并以此作为详细考察评议人的道德行为上下优劣的标准,然后任用之,使他们皆得其宜.

对。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是否合乎礼数法度,这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条件,有了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黄一公;節卦、下兑上坎。(二进制數:陽數序十九;隂數序44)

章節比较好理解。陽數序是十九,而十九年一章,隂朔与冬至日重日。远古先民发现十九年冬至日和隂歷朔日才能在同一天,其名为章。

《易.豐》豐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六五“来章,有庆誉,吉”章蔀是歷法觀测重点。

《辞海》蔀:“古代历法名词。我国汉初所传的六种古代历法以十九年为章,章有七闰,四章为蔀,二十蔀为纪,三纪为元。冬至(日)与朔(日)同日为章首,冬至日在年初为蔀首。”

《皇極經世》:“古暦十九歲為一章。章有七闰。”


341573091270 2024-12-09 14:31